钢铁市场“凉意”袭来? 需求走弱、出口承压, 钢企何去何从?
近日,中国钢铁市场再度传来一系列值得关注的信号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多家权威机构的最新数据与研判显示,2025年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整体承压,需求持续走弱,出口虽保持强劲,但下半年或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。
国内需求下滑,建筑行业首当其冲
据标普全球和普氏能源资讯消息,2025年5月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7557万吨,同比下降高达12.3%。其中,日均消费量243.8万吨,环比下降4.3%。而1-5月累计钢材表观消费量3.7481亿吨,同比下降3.9%。
这一趋势主要受到季节性施工淡季影响,尤其建筑行业用钢需求疲软。在高温雨季即将全面展开的6-8月,市场人士普遍担忧传统“金九银十”的复苏力度或低于往年。
钢企减产意愿不足,供应压力不减
虽然需求疲软,但钢厂减产意愿并不明显。6月以来,钢材和生铁产量均出现回升趋势。一方面,原材料价格下跌缓解了成本压力,另一方面,出口市场依旧坚挺,为部分企业带来短期盈利空间。
中钢协数据显示,2025年5月全国粗钢产量为8655万吨,同比下降6.9%;前五个月累计产量为4.3163亿吨,同比下降1.7%。尽管整体产量略有收缩,但供应依然高位运行。
出口创纪录高点,压力或将在下半年显现
面对国内市场疲软,不少钢企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。2025年前五个月,中国钢材出口总量达到4847万吨,同比增长8.9%,创下历史同期新高。
但值得警惕的是,美国近期调整关税政策,意在打击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。多位业内消息人士指出,这些政策将在下半年逐渐传导至终端市场,可能对钢铁密集型出口产品形成压制。
中钢协发声:钢企需理性应对、优化结构
针对当前复杂形势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最新月报中强调,短期内供应仍将是影响钢价走势的关键。中钢协呼吁广大钢铁企业:
根据盈利能力与市场变化,合理控制产能;
聚焦高附加值产品,优化产品结构;
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,增强风险抵御能力;
坚持生产自律,避免无序竞争。
最后
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、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,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。当前形势既是挑战,也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。
如何在逆境中找到突破口、实现高质量发展,将成为钢企未来竞争的核心课题。
上一篇:【青岛故事】外有“苏超” 青岛“社超”在刘家下河同样精彩
下一篇:没有了